病情分析:需要看鼻炎的严重程度,其实鼻炎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,建议鼻炎患者早发现早用药治疗。在治疗鼻炎方面,中医的治疗效果要高于西医。鼻炎患者可以将中草药磨成粉末,与蜂蜜混合成糊状,用棉签蘸到鼻孔里,放进鼻孔里,可以缓解鼻炎症状。患者还需保持室内空气湿度,避免灰尘通过鼻部呼吸吸入鼻腔,每天开窗,可确保室内空气清新。另外还要注意个人卫生,床褥等亲肤物品要定时清洗,多晒太阳以达杀菌的效果,改善鼻炎症状。具体用药可到壹康堂中医诊所进行诊断。
脾胃病症:
脾主运化,主升清,主统血,主肌肉,四肢胃与脾同属中焦,主受纳。腐熟水谷以通为用,以降为顺,以脾相表里,素有“后天之本“之称,脾升胃降,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。五脏六腑,四肢百骸皆赖脾胃运化,水谷以充养,脾胃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受纳、运化、升降、调摄等功能的异常。
根据胃痛的临床表现,西医学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,急慢性胃炎、功能性消化不良,胃痉挛等疾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,均可参考本节进行辩证诊治。
病因病机:
胃痛的病因较为复杂,主要有外邪犯胃,饮食不节,情志失调,脾胃素虚及药物损害等,以胃气郁滞,失于和降,不通则通为基本病机,其病位在胃,与肝脾密切相关。
治疗原则:
胃病的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大法,旨在疏通气机,通而痛止,即所谓的“通则不痛”然在使用理气和胃之法时,还必须根据不同证候,采取相应的治法。如实证者,应区别寒凝、气滞、胃热、血淤分别以散寒止痛,疏肝解郁,清泄肝胃,通络化淤治法,虚证辨虚寒与阴虚,分别治以温胃健中或滋阴养胃。
一、风寒袭肺证
病基:风寒袭肺,肺气失宜。 治法:疏风散寒,宣肺止咳。
代表方:三拗汤,止嗽散加减,两方均能止咳化痰,但前方以宣肺散寒为主,用于风寒闭肺;后方以疏风润肺为主,用于咳嗽,迁延不愈或愈合复发者。
常用药麻黄宣肺散寒,杏仁、桔梗、前胡、甘草、橘皮、金沸草等宣肺利气,化痰止咳。
胸闷,气急等肺气闭实之象不着,而外有表证者,可去麻黄之辛散,加荆芥,苏叶、生姜以疏风解表,若夹痰湿,咳而痰粘,胸闷,苔腻,加半夏,厚朴,茯苓以燥湿化痰,咳嗽迁延不愈加紫苑、百部温润降逆,避免过于温燥辛散伤肺,表寒未解,里有郁热,热为寒遏。咳嗽声哑,气急似喘,痰粘稠口渴,心烦或有身热加生石膏,桑白皮、黄苓以解表清里。
二 、风热犯肺证
病机:风热犯肺,肺失清肃
治法:疏风清热、宣肺止咳
代表方:桑菊饮加减。本方疏风清热,宣肺止咳,用于咳嗽痰粘,咽干,微有身热者。
常用药桑叶、菊花、薄荷、连翘,疏风清热,宣肺止咳,前胡、牛蒡子、杏仁、桔梗、浙贝母、枇杷叶清肃肺气,化痰止咳。肺热内盛身热较者,恶风不显,口渴喜饮,加黄芩、知母清肺泄热,热邪上壅咽痛加射干、山豆根、挂金灯、赤芍清热利咽,热伤肺津。六一散,鲜荷叶清热解暑热。
三、风燥伤肺
病机:风燥伤肺,肺失清润
治法:疏风清肺,润肺治咳
代表方:桑杏汤加减。本方清宣凉剂,用于风燥伤肺,干咳少痰,外有表证。
常用药桑叶、薄荷、淡豆鼓疏风解表,杏仁、前胡、牛蒡子肃肺止咳,南沙参、贝母、天花粉、梨皮、芦根生津润燥。
津伤较甚,干咳,咳痰不多,舌红少津,配麦冬、北沙参滋养肺阴,热重不恶寒,心烦口渴,酌加石膏、知母、黑山栀清热泻热,肺络受损,痰中夹血,配白茅根清热止血。
糖尿病中医叫消渴病。是由于先天不足,饮食不节,情志失调,劳倦内伤等导致阴虚内热。
糖尿病的表现以多饮,多食,多尿,乏力,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病症。巜素问,奇病论》首先提出消渴之名,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,巜内经》还有消瘅,肺消,膈消,消中等名称。认为五脏虚弱,过食肥甘,情志失调。是引起消渴的原因。而内热是主要病机。汉,张仲景《金匮要略》不仅有专篇讨论,而且最早提出白虎加人参汤,肾气丸等治疗方药。随,巢元方《诸病源候论,消渴侯》论述其并发症说:其病变多发痈疽。《外台秘要,消中消渴肾消》引《古今录验》说“渴而饮水多,小便数……甜者皆是消渴病也"又说:“每发小便致甜"“焦枯消瘦"对消渴的临床特点作了明确的论述。
中医有三种治疗方法:1、中药。2、穴位。3、物理辅助。